工業4.0

【90秒看懂】為什麼你要認識「工業4.0」?台灣轉型新力量

工業4.0介紹

工業4.0 - 王健亞

工業4.0 從製造業到「智」造業,下一波產業輩命如何顛覆全世界?(韋康博)

工業4.0時代-即將興起的工業革命

工業4.0的定義與核心特徵

  • 工業4.0一詞最早出現德國2011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
  • 第一次工業革命 蒸汽動力的使用為主軸,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用電力,第三次工業革命以電子資訊技術為核心,工業領域朝向自動化控制的方向發展,借助數位控制與可程式邏輯控制器(PLC)實現全自動化生產。

工業4.0的特徵

  1. 透過價值網路實現橫向整合
  2. 端對端數位整合橫跨整個價值鏈
  3. 垂直整合與網路化的製造系統

工業4.0的發展

  1. 全方位互聯
  2. 全方位整合
  3. 精準的即時大數據分析
  4. 層出不窮的創新
  5. 全方位與深入型的轉型

工業4.0的發展策略願景

透過智慧晶片讓一條生產線產出多元商品

工業4.0顛覆的事物

智慧工廠-機器與機器對話

工業4.0時代的機遇與挑戰

  1. 中國提出二化正策:工業化與資訊化
  2. 工業4.0變傳統的工業生產流程,對產品提出標準化、模組化的要求,為製造業提供更多的獲利機會。

工業4.0時代如何淘汰小米科技

善於製造將打敗善於行銷

創新2.0與工業4.0

創新2.0特徵

  1. 以使用者為中心,完全圍繞著使用者需求來創新技術。
  2. 以社會實踐為舞台,技術創新成果將得到廣泛的應用。
  3. 以共同創新、開放創新為特點,將全世會都納入創新機制中。
    工業4.0與創新2.0共同帶動知識社會的創新,工業4.0將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融為一體,人、機器、資訊將被物聯網系統連接在一起。

工業4.0的思維方式-顛覆全球製造業的新思維

先進國家如何搶佔科技先機

美國:工業網際網路

  1. 有效提供資源利用率,降低生產成本。
  2. 工業設備的設備維護效率提高
  3. 最佳化生產管理流程,提高企業營運效率。

智慧工廠

虛擬全球將與現實全球相互融合

人、機器及資訊互相連結的時代

個性化生產與消費的時代

重行銷輕製造的網路經濟即將落伍

預測型製造與工業大數據

工業4.0進行式-先進經濟體的產業革命

工業4.0的內涵-自動控制、人工智慧與資訊處理

工業4.0策略-智慧互連系統引領的強國策略

工業4.0生態系統-滿足個性化需求的生態鏈

工業4.0投資機會-了解並布局工業4.0時代

工業4.0在中國-從3.0到4.0的跨越

http://m.appledaily.com.tw/realtimenews/article/international/20160107/769429/

在史丹福大學教授人工智慧的矽谷創業家卡普蘭(Jerry Kaplan)指出,過去10年來機器人研發有兩大重要進展,一是機器學習的能力進步,可組織大量資料後產生可供執行的智慧;二是目前可取得各式各樣的資料,從智慧手機到環境中各種低成本感應器都是數據來源。未來機器人對人類工作的影響,將遠比網路的影響更巨大。

2013年牛津大學一份研究估計,未來美國20年美國有47%的工作可電腦化;麥肯錫全球研究所(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)則預測,2025年全球有4000萬至7500萬個工作將由機器人取代。目前在工廠、倉儲使用的機器人已更機動、成本也更低,從貨物上架到包裝都可執行,其他如刷油漆、裝設管線、砌磚等只需基本手眼協調的工作,機器人也都能勝任。不僅是勞動工作,包括記者、醫生等白領或專業工作,也都已出現可取而代之的軟體或超級電腦。

部份人士樂觀認為,機器人可解放人力,讓人可投注更多心力於創意、思考的工作,但矽谷創業家福特(Martin Ford)指出,目前勞動市場上,很大部份的人力還是從事例行、重覆、可預測的工作,要重新訓練這些人投入創意工作「將是很大的挑戰」。卡普蘭則認為,有些工作永遠無法被機器人取代,如禮儀師、高檔餐廳服務生等。

除了「殺死」數千萬個工作,大量自動化帶來的另一個後果是,有資金投入自動化的大企業將受益最多,也就是富者更富,付出代價的則是中小企業與勞工。

◎未來職場趨勢3:雲端人力資源

過去10年,雲端運算大幅改變人們工作的方式,未來「雲端人力」則將大幅改變全球工作版圖,全世界自由工作者將可依僱主需求,遠距從事為數令人驚訝的數位工作。

將僱主與自由工作者媒合的網路平台過去5年逐漸盛行,主要平台包括亞馬遜(Amazon)的眾包網站Mechanical Turk,隨時有來自190國的50萬名「turker」在線上準備為僱主效力;另一網站Upwork則號稱擁有來自180國1000萬名自由工作者的資料庫,可做的工作從標註相片到寫程式都有。麥肯錫顧問公司估計,到2025年將有約5.4億名工作者曾使用這類平台找工作。

對企業而言,這類平台的好處顯而易見:可快速取得大量便宜、意願高、能力強的勞務提供者,免除冗長的招募流程,也無須負擔有薪假期與福利等。但對工作者而言,好處則明顯比全職工作減少。印度或菲律賓的工作者因生活成本較低,出價自然勝過倫敦、日內瓦的工作者。

倫敦大學經濟學教授斯丹定(Guy Standing)認為,雲端人力平台未來將成為拉低工資、增加不平等的因素之一。他寫過2本書,探討收入不穩、前途不確定的臨時工(precariat)議題。他悲觀預測,雲端人力平台盛行之下,越來越多工作者願意出價時薪1美元(約32元台幣)爭取工作,將使precariat人口增加。未來不僅無特殊專長的勞工被迫以低薪取得工作,這種趨勢還將擴及「法律服務、醫療診斷、建築服務、會計等等各種專業」。

不過在價低者贏的雲端人力平台之外,也有針對利基市場的雲端人力平台應運而生。Sevendays就專門媒合高階自由工作者與新創或數位公司。創辦人梅許(Vassili van der Mersch)說,該平台為每份職缺精心挑選求職者,不從薪水中抽佣,自由工作者可設定薪水底限。許多新創公司和自由工作者利用此一網站,先彼此測試是否合拍,最後可能成為正職。

雲端人力將成為趨勢,斯丹定指出須儘快訂定產業規範,保障工作者,他警告:「這將成為爆炸性大議題,在某些領域,使用雲端人力的比例將年年倍增,目前政策制定者仍未就此提出對策。」 (李寧怡/綜合外電報導)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